雖說手裡欠著一堆遊戲沒補完,但玩遊戲久了《遊戲多了》我就會出現極其嚴重的選擇困難症,總會在 ABCDEF…… 之間反復橫跳,結果兩邊玩的都不盡興,以至最後還是打開了 CoD 肝戰鬥通行證。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想要打穿一款遊戲多數情況下都要耗費十小時以上的時間。

若不是工作需要,我可能很少能夠一口氣從頭玩到尾,並且庫存遊戲太多的話《喜加一的困擾…》,就會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導致無法集中精神專攻一個遊戲。

前些日子我打開 eShop 商店,像往常一樣選了些價格不貴,看起來就沒啥人玩的小遊戲《沒有貶低的意思》,本次成功出鏡的幾款遊戲價格確實很低,類型偏向益智遊戲,但玩起來沒有那麼讓人緊張,其中有一款遊戲我甚至在不自知的情況下連續打了三個小時沒放下手柄……

當然,本文所選擇的幾款遊戲依舊僅代表個人喜好,如果各位在購買遊戲之後發現並不對胃口,那本人 —— 概 不 負 責,感謝支持。

隻會走直線的塊兒

棋類遊戲是我的天敵,每次下象棋的時候我都沒辦法合理使用手中的棋子,每走一步都是讓手中的棋子落入對面的陷阱裡。

每種棋子不同的行進規則更是讓我有限的腦細胞成片自爆,就認定了能直線沖刺的「車」可以一路殺敵,結果被人一棋帶走。

如此喜歡一根筋走直線的我,喜歡上了『活躍神經元2』《Active Neurons 2》這遊戲……

文章開頭也說了,這次選的幾個遊戲都偏向益智類,『活躍神經元2』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遊戲的機制非常簡單,在給定的區域內讓一個白色方塊橫豎直走,穿越給定的終點。

方塊在移動時撞到障礙物會停下,此時可以夠調整方塊的移動方向,從而一路「撞」到終點。

遊戲共有 12 大關,每大關之下包含 10 個小關卡。

第一大關的謎題基本屬於白送,就算沒法看出來解謎思路,一路撞過去最後總能湊巧通過終點。

從第二關開始遊戲逐漸加入新的機制 —— 會消滅方塊的紅色尖刺、被撞後會前進一格並定住的發光體、被撞就會直線前進擊碎尖刺的綠色方塊……從紅色尖刺出現開始,解謎才真正開始 —— 移動的紅色尖刺會影響玩家對下一步的安排,要在短時間內觀察出行進的路線更加困難,隻能在反復的試錯中不斷碰壁《字面意義上的碰壁》。

我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前三個大關的謎題。

從第三大關開始,後期幾個小關卡都會要多思考《多撞》一會兒才能搞明白。

看了看宣傳片中後幾個大關的新機制 —— 翻轉、空間穿越、分身行動,這已經和前幾關單純的障礙物完全是兩個世界了,更考驗腦細胞了……

雖說謎題越來越難解,但當我看到遊戲第一次出現 Logo 時下面配的那句話,就已大徹大悟 ——「能量是我們物質宇宙存在的基礎」。

怎麼有種神經兮兮的味道,背景的星系看著和遊戲的風格並不怎麼搭,但又挑不出來什麼問題。

在官方給出的遊戲介紹中,玩家會在『活躍神經元2』裡發現人類 12 項最偉大的發明,並反思人類思想的力量。

每打通一大關,遊戲就會對一項發明進行簡單的介紹,包括了指南針、閃米特字母、印刷術等等。

我至今沒搞明白的是,這些發明和遊戲的謎題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系,為什麼一個以直線移動碰撞為主要解謎手段的遊戲,會和人類歷史上 12 項偉大的發明扯上關系。

或許是為了玩家的活躍腦細胞吧,做到寓教於樂。

……這個設定挺神神叨叨的,看介紹他們之後還要出第三部作品,把世界名勝古跡給加進來。

不過好在,『活躍神經元2』本身謎題的設計對得起它的價格,難度適中的謎題和循序漸進的機制引導讓我能一口氣打上很久。

當然還有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遊戲的音樂真的是非常好聽,以至於我還去 Youtube 搜了一下「Active Neurons 2 OST」,準備碼字的時候聽,結果如下:

我還是打開遊戲掛機聽音樂吧。

巴圖巴圖巴圖巴圖

看到『Batu Ta Batu』這個名字,估計各位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玩意,我也不知道。

『Batu Ta Batu』有中文字幕,把 Batu 直接翻譯成了「巴圖」,好奇的我就去搜了一下:

估計也就是他們隨便音譯的。

去搜了一下官方介紹,說「Batu Ta Batu」是巴斯克語中「合並 & 合並」《join and join》的意思,單看這個解釋我似乎懂了一點,但又好像啥都沒明白。

等到下好遊戲一試 —— 懂了,顏色版 2048。

簡單來說,『Batu Ta Batu』的規則就是將顏色相同的方塊進行融合。

特定模式要求玩家同時消除指定數量和顏色的方塊、讓特定顏色的方塊能夠相鄰或是消失,在一個簡單的規則之上進行了多樣化的延伸。

玩家可以讓手中的方塊和相鄰的方塊交換位置,但需要注意隻能和比本方塊小或是一樣大小的的相鄰方塊交換《比如一個 1×2 的方塊就不能和 2×1 的方塊交換,會卡住,但是 2×2 就可以和 2×1 交換》。

「減少巴圖」模式指的是讓玩家在 nXn 范圍的區域中,把所有 1X1 的方塊融合成指定數量的方塊,形狀可以自行定義,隨著區域面積的變大,就愈發要注意會不會出現方塊因為形狀和大小不一而被卡住無法移動的情況。

一路打下去,我逐漸感受到宇宙萬物合二為一的感受,就好像在『2048』中將一個個相同的數字相加 x2,如果能提前佈好局的話就會瞬間清空場上的方塊。

這種酸爽就好像在小腿圖上脫毛膏,醞釀好心情,一咬牙一狠心一跺腳就把膏連帶腿毛撕下來一樣。

P.S. 魔性的背景動態效果真的很詭異……

本來是準備打幾關「減少巴圖」賺夠點數開啟新模式的,結果我莫名其妙在這模式裡打了十多關沒停下來。

看著不斷融合的方塊,內心越發舒適。

而在永不結束的「無盡模式」裡,我更是找到了『無盡的禪意』。

隨著一步步把方塊融合到四邊的染料庫中,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輪回 —— 孕育《1×1 方塊》、成長《融合成大方塊》,最後被社會擠兌到邊緣地帶《交換到四邊》,最後被淘汰融合《融入染料庫》。

看著這些不斷出生,又最終走向消亡的方塊,就好像感受到了宇宙的真理。

缺了一個角的圓兒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玩過六年前 PS+ 會員免費的一款小遊戲『孤獨的托馬斯』《Thomas Was Alone》,遊戲講述了一個孤獨的方塊托馬斯渴望走出孤獨,後來他與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物體成為了朋友,一同完成了此前無法通過的挑戰。

『孤獨的托馬斯』畫面非常精簡抽象,但是靈性的旁白賦予了故事活力,操縱不同形狀的物體移動會明顯感受到手感的微妙差別。

『孤獨的托馬斯』

『破圓之旅』《Journey of the Broken Circle》和『孤獨的托馬斯』真有點像,玩家操縱的圓圈移動方式就是在地上不斷翻滾,由於缺了一個角,所以翻滾時會感受到硌了一下的卡頓。

當與新朋友進行結合後,翻滾時也能意識到不同的物體對翻滾造成的影響,比如松果會凸出來一個角,滾的時候會略微彈起來,特殊效果是可以附著在巖壁上,而氣球則會在鼓起的時候讓圓圈浮起來。

遊戲的謎題不是很難,更多是為了故事而服務。

遊戲的劇情也不是很復雜,雖然沒有中文字幕,不過英文內容理解起來不是很難,詞匯水平大概就是高中英語左右,玩起來不會有什麼明顯的隔閡。

一個沒有朋友,還缺了個角的圓圈,為了尋找自己丟失的那一部分而踏上旅程,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少指點迷津《或者在吹逼》的朋友,也結識了數個能夠和他那個缺口匹配的生物。

角色的對話像極了現實中我們會遇到的情況,圓圈可以進行對話選擇,有時候可以看出來是理性或感性的回答《嚴重點說就是在杠》。

印象最深的是和松果九死一生逃出火山之後,松果說累了想歇一會兒,結果圓圈卻堅定表示要前進找到缺失的一塊,松果非常失望:『我不走了,我要留下來』 —— 圓圈失去了第一個朋友。

除了朋友,圓圈在遊戲中還獲得收獲了愛情,但也失去了愛情,雖然故事很簡單,但像極了人生。

我還沒有來到故事的結局,因為一路上我都在聽著遊戲舒緩的音樂,欣賞著時不時出現的美景:日出、成群結隊的熱氣球 —— 沒錯,我又感受到了平靜。

P.S. 老實說我覺得這遊戲的故事,可以讓家長作為兒童讀物給孩子演示,還能教英文,一舉兩得。

這一期的三款遊戲,我自己還都挺喜歡的。

不過寫到這裡我琢磨了一下,似乎它們都要玩家對上電波才能 Get 到點,說到底還是要隸屬於「奇怪遊戲」行列的。

這裡說的奇怪不是遊戲做的不好,而是對於很多玩主流遊戲的朋友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接觸的可能。

好在我成功找到了幾個能讓自己感受到有趣之處的奇怪遊戲,不虧不虧。

Categories: 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