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篇文章

孫權

註:圖片皆源於『三國殺』、『陣面對決』、『三國志』及網絡,以文為主。

孫權,字仲謀,孫堅的兒子,孫策的弟弟。

孫權出生於182年,據說還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人呢。

當孫權還是嬰兒的時候,黃巾起義就爆發了,孫堅隨朱儁出戰。

191年,孫堅戰死,那一年,孫權才9歲,在影視劇新三國中,年僅9歲的孫權跑到劉表這以勇氣與智慧要回了父親的遺骸,其實在正史中,並無此事,要回孫堅遺骸的是桓階。

孫堅死後,孫權的哥哥孫策投到了袁術賬下,其中故事不多說,之前都在各人物列傳中講過。

200年,孫策去世,臨終前選擇了與自己性格相左的孫權階梯自己,那一年,孫權剛成年,年僅19歲,被冊封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

孫策去世的時候,其實留下的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江東,其內部也隨時面臨著崩盤的風險,當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蕩不安,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然反叛,甚至就連自己人,廬陵太守孫輔都打算站到曹操那邊去。

幸好,在孫權的周圍還是聚集了一些人才,比如程普、周瑜、張昭、周泰、朱治等人,孫權度過了剛上任時的危機,對反對自己的勢力逐個擊破。

江東一帶的局面,暫時穩定住了。

隨後,孫權自己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人才,比如日後的陸遜、呂蒙等,也都在這個時候被孫權提拔委以重任。

208年,孫權第三次征戰老對手黃祖,最終消滅了這長達十幾年的一個外患。

同年,荊州牧劉表病逝,曹操揮軍南征,在占領江陵後,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信中暗藏殺氣,此時的江東,分成了兩個陣營,鷹派主戰,代表有周瑜、魯肅,鴿派主和,代表有張昭。

周瑜說:曹操雖然人馬很多,但大都是剛剛投降的荊州兵,看似強大無比,實際上卻脆弱不堪,只要奮力一搏,獲勝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魯肅說:我們做臣子的投降,無非就是換一個老板罷了,而您呢,您投降了,好一點就是降級,跟我們一樣做臣子,壞一點呢,沒準行為處處受監視,自由可能都沒了。

孫權決定,聯劉抗曹,並給予了周瑜很大的希望:公瑾,放手一搏吧,如果失敗了,你就回來,本將軍將親自對陣曹操!

最終,孫劉聯手,於赤壁大敗曹操,在三國演義中,出力最多的是劉備軍,可實際上,孫權軍才是赤壁之戰的主力。

之後的事跡襄子也就不多做闡述了,在之前的很多人物列傳中都有說明,無非就是在赤壁之戰後,孫權進攻合肥,被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及濡須口之戰,還有與劉備從蜜月走向對抗。

219年,孫權與呂蒙襲殺關羽,其後,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也將胳膊拐到了曹操這。

220年,在曹操去世後,曹丕即為,不久之後代漢稱帝,真正意義上建立了魏國。

《此前的魏國也是存在的,隻不過是漢朝下面的一個諸侯國,由曹操建立》

221年,劉備也稱帝了,同一年,孫權遷都武昌。

劉備稱帝後的同一年,就對孫權發動了夷陵之戰,最終被陸遜擊敗。

在劉備病重時期,孫權就曾派了鄭泉於白帝拜見了劉備,兩國的關系也逐漸緩解,223年劉備去世之後,吳蜀兩國又重新抱在了一起。

關於其中的事跡,相關人物列傳裡面都會說到,接下來就是吳國的二宮之爭,目前還沒有在其他人物中講到過,其實在後面的東吳人物中都會講到,這裡也就大概梳理個邏輯。

241年,太子孫登去世,孫權重新立了太子孫和,與此同時,還立了一個魯王孫霸。

按理說,魯王與太子應該有區分,但孫權的表現卻對他倆一視同仁,可能是孫權故意為之,總之,魯王孫霸與太子孫和進行了奪嫡之爭。

支持太子孫和的有:陸遜、顧譚、吾粲、朱據《老婆孫魯育》、諸葛恪等。

支持魯王孫霸的有:孫魯班、步騭《音同『至』》、呂岱、全琮、呂據和孫弘等。

可能是孫權想通過兩邊制衡的方法來加強自己的權威,底下大臣分成了兩派,互相爭鬥,對於孫權來講都是有利的。

作為領導,最好就是讓自己的手下相互爭鬥,怕就怕自己的手下很和諧,一點矛盾都沒有,因此,很多時候,就算下面沒有矛盾,做領導的也要人為制造一些矛盾出來。

有人說孫權老年昏庸了,但是實際上可能並不是如此。

就包括很多歷史人物一樣,如果晚年都做出了一些造成了壞影響的事情,都會被貼上『老年昏庸』的標簽。

在襄子看來,並非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安全感也會隨之降低,對於權力喪失的恐懼,也會與日俱增,襄子認為,這可能就是孫權的一部分內心吧。

簡而言之,孫權在刷存在感,他要讓底下的人知道,老子才是吳國最大!

沒有魯王孫霸,感情你們都會跑到太子孫和那而忘了老子吧!

當然,孫權借此機會也算摸清了底下人的套路,類似於:哦,原來這人站在了孫和/孫霸一邊呀!

底下人的人際關系網絡,也在二宮之爭中爆發了出來,至少浮出了水面。

就像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外部事件的刺激,可能很多寶貴的東西都被隱藏了起來,孫權當時面臨的可能就是這麼一種情況,於是,他順手扔了一個煙霧彈進去,裡面的人慌張地開始跑了起來,哪個人靠近了誰,哪個人辱罵了誰,都暴露在了孫權眼裡。

孫權,真的是昏庸嗎?

至於孫權逼死陸遜一事,也並非是孫權處心積慮的結果,因為在當時,孫權是聽信了讒言才對陸遜產生了一些誤會甚至猜疑,想想看,孫權是吳國權力鬥爭的中心,周邊可能每天都會或多或少地有虛假的,被包裝過的信息進來,誰能保證完全理性呢?

後來,孫權在知道自己來日無多的情況下,廢了孫和,賜死了孫霸,將位子傳給了孫亮。

無論你們是支持孫和也好,支持孫霸也罷,你們都失算了,呵呵。

隻不過,二宮之爭對吳國帶來的創傷,也是顯而易見的,也許,這也是孫權將位子傳給了孫亮的原因之一吧。

就算在孫權死後,二宮之爭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諸葛恪,孫峻,孫綝,以及孫魯育和孫魯班等,都是其後遺症。

但是,這能全怪在孫權身上嗎?

也許,這也是孫權在臨死之前將位子傳給了孫亮吧。

難道沒有二宮之爭,吳國就能一片和諧嗎?自古以來,鬥爭都是恒古不變的,隻不過是有大有小,因為一些事情而被折射了出來,就好比,光照在一個黑暗的物體上,我們看到了這個物體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我們能說沒有光,這個物體就不存在嗎?

252年,孫權去世,享年71歲。

孫權的政權對於江東來講,其實也是一個外來政權,這一點,很多人都已經講過了,因此這裡也就不多講了。

孫權在江東的時候,也算是為中華文明版圖的擴充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南下交州、夷州等,第一次派兵登陸了臺灣。

另外,孫權對江東一帶的整合,也為後世西晉南渡、東晉建立打下了基礎。

當然,沒有孫權,可能曹操早就統一了中國,在曹操手上,江東也會有所整合,隻不過平心而論,假設曹操統一了中國,江東的受重視程度肯定就不如孫權時期,因為,江東對曹操來講,也許是可有可無的,就算不去花心思管他,朕還有中原呢;而對於孫權來講,沒了江東,朕就真的成孤家寡人了。

於此,曹操統一中國後的江東管理,大概率來講,肯定是不如孫權的。

另外,孫權也是擅長書法的,擅長行書、草書、隸書,唐朝的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孫權的書法列為第三等,評為『奇材見拔,絕世難求』。

除了孫權,吳國第三人皇帝孫休和末代皇帝孫皓,也都擅長書法。

孫權還有六柄寶劍,稱為『吳六劍』,分別名為白虹、紫電、辟邪、流星、青冥、百裡。

END

對於 孫權,您還有什麼看法與想說的呢

下期:周群

▲『 孫堅』傳

▲『 孫策』傳

▲『 周泰』傳

▲『 甘寧』傳

▲『 劉備』傳

▲『 陸遜』傳

▲『 張遼』傳

▲『 凌統』傳

▲『 潘璋』傳

▲『 士燮』傳

Categories: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