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篇文章

蔣幹

註:圖片皆源於『三國殺』、『陣面對決』、『三國志』及網絡,以文為主。

蔣幹,字子翼,今安徽人。

正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口才不錯,然而在大家心目中的蔣幹,卻是一個被周瑜戲弄的小醜,形象不佳。

其實在正史中,蔣幹這號人物也是屬於打醬油的,『江表傳』裡說他一表人才,善於才辯,在江淮一帶打遍天下無敵手,獨孤求敗。

蔣幹勸降周瑜,確有其事,但是是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想收了周瑜,於是讓蔣幹去見周瑜,蔣幹與周瑜也並非同學,曹操隻不過是因為蔣幹口才好,因此才讓他去做勸降這個工作而已。

蔣幹見到周瑜後,相處了幾天,大家其實內心也都明白彼此的目的,周瑜借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與決心,蔣幹邊笑邊聽,沒有說話。

他知道周瑜是勸降不了的,於是就回去了。

回去後,曹操也贊嘆周瑜有儒雅之風。

在演義中,蔣幹與周瑜之間的故事可謂是膾炙人口,這篇蔣幹,襄子也打算將更多的筆墨用在描述演義中的片段,特此說明一下,以下非正史,所以,思索再三,就歸入外傳了,不過,蔣幹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人並非虛構。

另外,襄子這裡也說一下,現在很多人貌似覺醒了,認為演義不是正史,因此大力貶低演義,認為看演義的人都是不尊重歷史的人。

可是實際上,羅貫中也從沒說自己是一個史學家,他隻是一個小說家,演義並不是正史,但作為文學小說,還是值得一閱的。

正史與演義,各有千秋,自己能分辨就好,隻不過如今網文標題黨泛濫,襄子這裡希望各位寫三國的,能夠拿出一份責任心出來,不求觀點新穎,其實也可以講講演義、民間故事,隻不過在講之前,說清楚自己講的究竟是演義還是正史,能做到這點,就已足夠。

話說曹操拿下荊州『pages/Map/Map.html?LastMarkId=JingZhouGuChengQiang&TabID=event』後,將目光鎖定在了東吳,但是曹操也十分頭疼,因為要打東吳,勢必要用上水軍,而曹操自己的兵馬幾乎都來自於北方,是旱鴨子,命裡缺水。

此時,恰好荊州投降的兩個將領蔡瑁和張允,擅長水軍,於是曹操就讓他們訓練水軍,準備與孫權一決雌雄。

曹操望著表面看似風平浪靜的長江,陷入了沉思,其實,他還是心存餘悸。

在接下來與孫權的戰鬥中,聽說孫權賬下的總指揮是周瑜,而此人,據說十分聰明,善於水戰。

蔡瑁張允雖好,但恐怕也未必是周瑜的對手吧。

自己這邊,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希望屆時可以憑借著人數優勢,碾壓孫權!

蔣幹似乎是看穿了曹操內心的憂慮,於是自高奮勇,向曹操請纓:主公,您是否是擔心周瑜呢?

曹操瞇著眼,頭也沒回,微微點點頭:是啊,他是一個變量,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最後成敗的變量!

蔣幹嘿嘿一笑,說道:主公莫慌,其實我可以去將周瑜勸降過來,為主公所用,這一來主公就少了一個敵人,二來主公賬下也就多了一個人才,此一加一減之間,主公必能大獲全勝。

曹操也想到了這種可能,不過他還是擔心,問道:你的口氣不小啊,你說說你憑什麼能勸降周瑜過來?周瑜憑什麼要聽你的?

蔣幹吞了吞口水,說道:主公有所不知啊,看來主公是沒有仔細查看過我的簡歷,我與周瑜,可是昔日同學啊,以前我們關系特鐵。

曹操深長意味地笑了,決定讓蔣幹去試試。

這一邊,周瑜也一籌莫展,他知道,雖然曹操的軍隊大都不善水戰,但他剛剛收了蔡瑁和張允,此二人,有些來頭,也不是泛泛之輩,雖說與自己相比,仍有些差距,但曹軍人多,一旦他們渡江過來,展開陸地戰,恐怕東吳早晚會被夷為平地。

正在此時,手下來報:報,營外曹軍使者蔣幹求見!

周瑜這才回過神來,問道:蔣幹?這人是誰?還是曹軍的使者?

士兵說道:他說是將軍的昔日同學。

周瑜仔細回想了一下,仿佛想起了似的:想起來了,以前是有這麼一個人,整天調戲女同學還經常被請家長的那位蔣幹,隻不過我跟他不熟啊。

士兵問:那……是不是讓他滾?

就在這麼幾十秒內,周瑜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說道:不,讓他進來吧,我自有妙計!

蔣幹在見到周瑜後,一陣寒暄,周瑜也樂呵呵地回應。

蔣幹兄弟,你這次來可是為曹操做說客?

蔣幹連連擺手,說道:不不不,我這次來隻是為了敘敘舊,你看我們也好多年沒見了是吧,也怪想你的。

這次來別無他意,就是來談感情的。

周瑜笑了笑,對左右說道:我與蔣幹多年未見,今日我決定與老同學不醉不歸,你們給我記住,今日不談國事。

說著,周瑜將手中的劍交給手下,補充道:誰若是談國事,斬!

蔣幹聽到這話,嚇了一跳,心『噗通噗通』地跳個不停。

隨後,周瑜宴請蔣幹,大家一通吃喝,天漸漸地暗了。

此時的周瑜,看時機已到,便裝著喝醉的樣子,拉著蔣幹說:走,給你看看我的軍隊去!

周瑜拉著蔣幹,巡視了自己的彈藥庫,問:兄弟,如何?壯不壯觀?

蔣幹豎起大拇指,強顏歡笑:666,你很優秀、陳獨秀、蒂花之秀……

一時之間,蔣幹詞窮了,他想不出還有什麼可以用來誇贊周瑜的詞。

周瑜哈哈大笑,信誓旦旦地說道:等著,等過幾天我就給你看曹賊的人頭。

蔣幹心想:看來周瑜是真喝醉了,竟說胡話,你以為曹操的人頭是你想要就能要的?開玩笑,還幾天?竟說大話!

巡視完彈藥庫,蔣幹扶著『醉意已深』的周瑜回到了營帳內,將他送上床安頓好,自己則躺在旁邊。

夜已深,安靜地令人發指,蔣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心想:看來,這次遊說周瑜的計劃是泡湯了啊,無功而返,回去後該怎麼向曹老板交代啊!就算曹老板理解,不過問,自己臉上也無光呀!

周瑜微微睜開了眼睛,瞄了一眼蔣幹,將蔣幹的心思都摸了個透,繼續裝睡。

一陣呼嚕聲響徹營帳,蔣幹嚇了一跳。

蔣幹愣過神來,摸了摸自己的胸前,說道:哎喲媽呀,嚇我一跳,以前就聽說有個人睡覺打呼嚕震跨了整棟宿舍樓,原來就是你啊!

周瑜其實是樂在心裡,將自己畢生的演技展現地淋漓盡致。

子翼,等過…過幾天,我…我就讓你…你看…看曹賊的…的狗頭!

周瑜迷迷糊糊說著夢話,蔣幹聽在心裡,猛然間感到了一絲不對勁:為何周瑜對取曹操狗頭這事如此信心十足,莫非他研制出了新型武器,難道……

蔣幹瞪大了雙眼,屏住了呼吸,因為他想到了一種可能:難道周瑜是研制出了原子彈?

借著幽暗的月光,蔣幹將目光移到了周瑜的書桌上,心想:若是周瑜研制出了原子彈,想必在他的書桌上一定能發現蛛絲馬跡。

於是,蔣幹躡手躡腳地下了床,默不作聲地走到了書桌前。

這一切,被周瑜盡收眼底。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蔣幹翻出了一封書信,信中如此寫道:

周將軍,我們降曹,實屬萬不得已,不過放心,我們的心在你這,我們一定會找到機會剁下曹賊的狗頭,以報將軍的厚恩。

此信的落款,正是蔡瑁和張允!

蔣幹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兩個臭小子賣主求榮!

蔣幹將此信塞進了自己的包裡,看來這次也沒有白來,至少發現了一顆原子彈!不!還是兩顆!

蔣幹回到了床上,躺在周瑜身邊,周瑜又說起了夢話,大致內容與之前相似,關鍵詞就是:曹賊,狗頭,幾天後!

不久之後,有人來找周瑜,將周瑜叫醒,蔣幹在看到有人來了後,裝睡。

演技派周瑜在被叫醒後,迷迷糊糊睜開了眼睛,在看到旁邊的蔣幹後,裝作大吃一驚,問道:這是何人?他怎麼睡在我床上?

來人說:將軍,他是蔣幹啊,你忘了嗎?昨晚你請他一起吃飯喝酒了呀!

周瑜摸了摸腦袋,裝作想起了似的說道:好像是有這麼一回事。

哎,都怪我貪杯,喝多了。

隨後,周瑜又問旁邊的人:我喝醉後沒說什麼話吧,沒說漏嘴吧,應該沒有,話說你這麼晚找我何事?

旁邊那人偷偷看了眼周瑜撰寫的劇本,背著臺詞:那個,那個原子彈蔡將軍和張……

周瑜立馬制止了那人,手指伸到了嘴邊,又抬頭看了看蔣幹,蔣幹也打起了呼嚕。

隨後,周瑜將那人叫了出去,在營帳外竊竊私語。

蔣幹豎起了耳朵,可怎麼聽也聽不見他們在說什麼,不過大致也可以猜到:原子彈!曹賊!狗頭!

後半夜,周瑜真睡去了,蔣幹開溜了,一路出了軍營,暢通無阻。

回去後,蔣幹一臉得意地面見了曹操,曹操看他笑嘻嘻的樣子,以為事成了,問:是不是周瑜答應投降了?

蔣幹搖頭,說:不,這次去,我沒跟周瑜談起這事。

曹操頓時掃興,罵道:那你高興啥,不會忘記吃藥了吧!

蔣幹裝作神秘的樣子,說道:但是這次,我找到了周瑜的原子彈!

曹操瞪大了雙眼,問:周瑜造出原子彈了?

蔣幹將那封信呈現在了曹操面前,曹操看完後大怒,立馬叫來了蔡瑁和張允,瞇著眼說:二位將軍,我命你們現在就進攻東吳!

兩位將軍相互看了一眼,無奈地說道:老板,不行啊,水軍還沒訓練好呢。

曹操猛拍桌子,說:混賬!等軍隊訓練好,恐怕我的狗頭就到周瑜那去了吧!

兩位將軍一臉懵逼,旁邊的蔣幹得意地瞄了他倆一眼,心想:哼,兩個反賊,一看就不是好東西,要不是我,你們還想蒙騙主公多久?

於是,曹操下令將兩位將軍斬了。

過了一會,聰明的曹操醒悟過來,心想:糟糕,中計了!

可是為時已晚,兩位將軍的人頭,已經落了下來。

曹操看了眼蔣幹,發現這個傻蛋還在傻笑:MMP,我這麼會有這種蠢豬!

後來,蔣幹似乎也發現了不對勁,才明白過來自己中計了,正想辦法將功補過,有一天,他在河邊散步,發現了一個人。

蔣幹心裡想:此人似曾相識啊,好像在哪見過?

隨後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龐統,龐統訴說了自己在東吳的遭遇,自己是如何如何被周瑜嘲諷的,又是如何如何被周瑜冷遇的。

蔣幹靈機一動,又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立功的機會,他將龐統引見給了曹操。

後來,曹操將自己的大船用鐵索連在了一起,就是龐統的主意。

最後,曹操的大船一損俱損,於赤壁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而龐統,也正是周瑜派過來的間諜。

蔣幹這個傻蛋,連續上當兩次。

END

對於 蔣幹,您還有什麼看法與想說的呢

下期:劉協

▲『 周瑜』傳

▲『 張纮』傳

▲『 太史慈』傳

▲『 馬日磾』傳

▲『 許褚』傳

▲『 孫堅』傳

▲『 臧洪』傳

▲『 蔡瑁』傳

▲『 黃祖』傳

▲『 劉表』傳

Categories: 三國志